作者归档:admin

从定义到落地:如何系统构建研发效能优化机制

在带团队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搞一个机制」,[某某某机制]的场景,这种一般是出现了问题或故障之类的时候,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的目标。又或者一天老板说,你搞一下研发效能优化的机制。

那,机制到底是什么,包括什么内容,构建机制有什么价值,如何构建机制,如何保持机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想以今天的文章大概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1 机制的定义

从比较泛的概念来看,机制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或功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运作方式、管理方法和规则体系。它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和环节构成的,通过这些要素和环节的有机结合和协调运转,来保证整个系统高效、有序、可持续地运行,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或功能。

提取关键词:实现目标或功能,一整套体系,可大可小。

从管理上来看,机制通常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 体制层面:是由一系列制度、规则、流程等构成的框架,用以规范和指导组织的运作。
  2. 运作层面:是在既定的体制框架下,通过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协调和反馈,推动组织高效运转的动态过程。
  3. 方法层面:是为实现特定管理目标,在体制和运作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方法、工具和技巧。
  4. 保障层面:是为维持机制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环境和监督等支持条件。

机制强调系统性、规范性和持续性

建立科学完善的机制,有利于在组织内形成清晰的责权利关系,规范有序的工作流程,可预期的行为模式,从而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同时,机制也强调动态优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评估改进,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2 机制的价值

机制的价值在机制的定义中做了说明,其价值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或功能,其价值大小和机制本身强相关联。

以项目研发管理机制来看,其定义是指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为了提高研发效率、控制研发成本和确保项目质量,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和方法。其价值在于提高研发效率、控制研发成本和确保项目质量,更细一点,价值在机制的落地文档中有明确说明。

3 如何构建机制

构建一个完整的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大来说需要全面考虑组织的战略目标、业务规模和特点、资源条件等因素,从小来说需要考虑具体的问题,目标,条件限制等等。

一个大的管理机制的构建大概会是如下的步骤,小的机制也可按此逻辑,但过程中的相关人员等都可缩小范围:

  1. 确定问题、目标或需求:在构建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明确问题和目标是首要步骤。这一步骤要求明确机制建设的主要目的和目标,如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激励、防范潜在风险等。这些目标应与组织的整体战略紧密相连,确保机制的设计能够支持组织的长远发展。接下来的需求分析阶段则涉及到对组织内外部需求的全面分析,这包括理解员工的期望、管理层的要求、合作伙伴的互动方式以及环境的变化。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确保新机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2. 设计机制框架:在制定原则环节,需要依据组织的文化和战略目标来设定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确保机制既符合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又能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选择机制类型阶段则涉及选择合适的机制类型来应对特定的需求,例如激励机制用于提高员工动力,约束机制用于规范行为,协调机制用于优化部门间合作。草案设计则是将这些原则和类型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初步的机制设计草案,这一草案将详细描述机制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式。

  3. 征求反馈与优化:在内部沟通阶段,将草案在组织内部进行广泛讨论,这通常涉及不同层级的员工和管理者,以确保机制的设计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理解。通过收集反馈,机构可以利用会议、问卷等方式广泛收集员工、管理层甚至是客户的反馈意见。这些反馈将在修改优化阶段被用来调整和优化机制的设计,以确保其最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4. 制定实施计划:在这一阶段,组织需要制定详细步骤,包括机制实施的时间表、具体步骤和责任人。这有助于确保实施过程的有序进行。同时,准备资源环节要确保所有必要的资源都已到位,例如技术支持和培训材料等。此外,风险管理则要求预见并计划应对可能的挑战和风险,确保机制能够顺利实施。

  5. 执行与监控: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正式实施,按照既定计划开始执行机制,并进行必要的员工培训和指导。监控执行阶段要持续跟踪机制的实施效果,监控包括员工接受程度和机制的运行状态。在此基础上,数据收集对操作数据和反馈信息的收集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评估和调整。

  6. 评估与持续改进效果评估是通过定期的机制效果评估来检查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根据评估结果对机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实现持续改进。组织应该建立一种机制,使得每一次评估都能成为未来改进的基础,确保机制始终能够适应组织发展的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这种循环反馈的方式,组织可以持续优化管理机制,从而持续提升组织的整体表现和效率。

总的来说,就是明确目标和需求、设定原则和方案,征求意见,试点运行,完善优化,全面实施,评估改进。

以下以构建研发效能优化机制为例来看下如何落地。

4 构建研发效能优化机制

4.1 确定问题、目标或需求

在构建研发效能优化机制时,首先需要明确当前研发效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

  1. 研发交付质量不高,缺陷率居高不下
  2. 研发进度频繁延误,影响产品上市时间
  3. 研发资源利用率低,存在大量低效无谓的工作
  4. 缺乏客观的研发效能度量指标和手段
  5. 团队士气低落,人员流失率高

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研发效能优化的目标,比如:

  1. 提高产品质量,将严重缺陷率降低30%
  2.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平均交付时间缩短20%
  3. 提高人均产出,研发资源利用率提升15%
  4. 建立完善的研发效能度量体系,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5. 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工作热情,人员流失率降低10%

同时,需要充分理解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 高层管理者关注公司整体研发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2. 业务部门关注产品能否快速满足客户需求
  3. 研发人员关注个人成长和技术挑战
  4. 客户关注产品质量和使用体验
  5. 竞争对手关注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在全面了解问题,明确目标,洞察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切实有效的优化机制。

4.2 设计机制框架

根据 4.1 中确定的目标和需求,设计研发效能优化机制的总体框架。机制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度量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研发效能评估指标,包括质量指标(如缺陷率,测试通过率),速度指标(如需求交付周期,缺陷修复时间),效率指标(如需求吞吐量,代码复用率),以及满意度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员工敬业度)等。

  2. 组织结构:调整组织架构,成立专门的效能优化小组。明确各级研发主管在效能管理中的职责,将效能目标纳入绩效考核。建立高管领导下的跨部门协调机制。

  3. 流程优化:对现有的研发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包括需求管理,设计评审,代码开发,测试验证,发布部署等各个环节。引入成熟的敏捷开发、精益开发等方法。

  4. 工具支撑:引进或自研效能管理工具,实现需求、任务、缺陷、代码等的全流程跟踪管理和数据分析。提供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等工程化手段。

  5. 文化建设:倡导以结果和价值为导向的工程师文化,鼓励创新和持续改进。加强技术培训和经验分享,帮助员工提升能力。营造开放透明、相互信任的团队氛围。

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研发效能优化机制的主要框架,后续需要进一步细化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方案。

4.3 征求反馈与优化

在设计出研发效能优化机制的初步框架后,需要广泛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反馈,包括:

  1. 研发人员: 作为机制实施的主体,研发人员的意见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他们对指标体系的看法,对流程优化的建议,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 研发管理层: 与研发管理层沟通机制设计的思路和细节,获取他们基于管理实践的反馈和改进建议,确保机制在管理层得到足够重视和支持。

  3. 相关部门: 与产品、测试、运维等部门沟通,了解机制实施对其工作的影响,以及他们对机制的期望和建议。

  4. 外部专家: 寻求外部专家如管理咨询、敏捷教练等的专业意见,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实践经验。

在广泛收集反馈的基础上,对机制方案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改进,使其更加切合组织的实际情况。优化的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1. 调整指标体系,选择更加关键和可度量的指标
  2. 简化优化流程,去除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灵活性
  3. 完善配套的激励和考核措施,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4. 加强机制实施的过程管理和风险防范

反馈和优化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可能需要经过多轮才能最终确定一个相对成熟和可执行的机制方案。

4.4 制定实施计划

在机制方案优化成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

  1. 实施步骤: 将机制的实施分解为若干个步骤和阶段(如先试点再推广),明确每个步骤的目标、内容和时间节点。
  2. 责任分工: 明确各个步骤的责任人和参与人,划分具体的工作任务。
  3. 资源准备: 确定实施机制所需的人力、财力、工具等资源,提前进行准备和调配。
  4. 宣传培训: 制定机制实施的宣传方案,让所有相关人员知悉机制的内容和要求。针对关键岗位人员开展必要的培训。
  5. 应急预案: 梳理机制实施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处理流程。

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能够指导机制的落地执行,确保按既定的方向和步骤稳步推进,降低实施过程中的混乱和风险。

4.5 执行与监控

按照实施计划,正式启动研发效能优化机制,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各部门和团队根据流程规范开展具体工作,形成常态化机制。
  2. 严格执行指标度量,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3. 通过会议、邮件、看板等形式,持续跟踪和传递机制运行的关键信息。
  4. 收集研发人员和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的反馈,及时协调和处理遇到的问题。
  5. 对机制执行过程进行抽查和巡检,对重点环节进行督导,确保执行到位。

4.6 评估与持续改进

  1. 建立评估机制: 制定机制实施成效的评估办法,明确评估指标、周期、方式和责任人。评估指标应该聚焦机制的预期目标,如研发交付及时率,缺陷率,需求响应时间等。
  2. 定期开展评估: 按计划定期开展评估,全面审视机制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可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机制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
  3. 评估结果应用: 将评估结果形成正式的报告或总结,作为后续优化和完善的重要输入。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到责任人。
  4. 持续优化改进: 研发效能优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各方的反馈,根据实际效果和环境变化,对机制进行持续的改进和调整。可借鉴业界的最佳实践,定期进行对标学习。
  5. 形成优化闭环: 将优化措施落实到位,形成闭环管理。将成功的经验固化到机制中,并在组织内推广。长期坚持,追求卓越,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持续进化的研发效能优化长效机制。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评估优化及持续改进,研发效能优化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帮助组织不断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需要组织上下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坚持。

5 小结

构建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组织的战略目标、现实问题、资源条件等因素。总体而言,构建过程可分为六个主要步骤:确定问题和目标、设计机制框架、征求反馈与优化、制定实施计划、执行与监控、评估与持续改进。每个步骤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以研发效能优化机制为例。

在其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度量体系、组织结构、流程优化、工具支撑、文化建设、外部合作等多个维度入手,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不断迭代优化,以确保其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在实施过程中,更需要全员参与,上下协同,在执行中不断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研发效能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只有建立常态化的评估优化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才能让研发效能不断提升,让追求高质高效的理念深植于研发文化之中。这需要组织上下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坚持。通过构建研发效能优化机制,组织能够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创新速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和以人为本。

凯文·凯利给我们的 42 个人生建议

五一回到老家,如果以能住一晚为标志,那大概也有十年没有回老家了。

把车停好,就听到熟悉的蛙鸣声,闻着带着些许水气的潮湿的空气。

恍然

仿佛回到了那个老爸老妈还很年轻,我还要骑着自行车,自己做早餐,早早起来上学的年纪。

一切仿佛还在昨天,但一切都已经不一样了。

四十不惑,不是不疑惑,应该是有些事情不计较,有些东西,想想算了,想想放下了。

前段时间读了凯文·凯利 2023 年的新书《宝贵的人生建议 : 我希望早点知道的智慧》中有提到这本书的的 目标是传递经过时间检验的智慧,但是用我的话表达出来。

这是一本小书,在读完后,我对于其中认同的建议,我也用自己的话,中国传统表述或者之前一些读的书之类的提到的句子尝试理解和表达。大概做了个分类,不是说教,也就是表达一下。

学习和成长

1. 终身学习

毫不犹豫地自我投资——
花钱上课,学习新技能。
这些不起眼的投资,
能产生丰厚的回报。

保持好奇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 读史使人明智

大量阅读历史,
你就会明白
过去发生过多少怪事;
这样,对于未来的怪事,
你将见怪不怪。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圣经·旧约》中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3. 费曼学习法

学习的
最好方法是,
试着把你
会的东西
教给别人。

输出倒逼输入

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要害怕问
听上去愚蠢的问题。
因为在99%的情况下,
其他人都在想
同一个问题,
只是不好意思问出口。

5. 三省吾身

无论在什么年纪,
你都可以问自己:
“为什么我还在做这件事?”
对这个问题,
你需要进行很好的回答。

有点扎心,吾日三省吾身

我为什么还在写文章,为什么还在工作?

6. 开始写作吧

画画能画出你看到了什么。
写作能揭示出你的所思所想。

7. 多读书

要不同凡响,
就需要读书。

曾经一直在简历上写:好读书不求甚解

也是如此践行,量变最终会产生质变。

8. 直面困难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 衡量你成长的尺度是, 你愿意进行多少令人不舒服的谈话。

近些年越发觉得自己成熟了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家庭生活和教育

9. 门当户对

你不是与一个人结婚,
你是与一家人结婚。

婚姻应该在门第相当、家境相似的人家之间进行。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身份地位,更是为了确保两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能够兼容。

选择一个人,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10. 善待你的孩子

善待你的孩子,
因为以后是他们为你选择养老院。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善待那个最终决定拔不拔管子的孩子

11. 最好的教育

经常给孩子读书
是他们能受的最好的教育。

12. 回家吃饭

对你的家庭来说,
最好的良药是:
经常在一起吃饭,
不开电视。

今年的一个小目标是一周到少回家吃一次晚饭。但是过了这么久,好像很少。

成功

13. 终局思维

做事要以终为始。
碗碟架堆满后,
再想调整,
就无从下手了。

谋定而后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4. 要有备份

制做任何东西,
都要额外多做一些准备,
比如额外的
材料、零件、空间、装饰。
这些额外的东西是
应对错误的保障,
能减轻压力,
防范未来的风险。
这是最便宜的保险。

在程序员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冗余不做,日子甭过;备份不做,十恶不赦」

15. 坚持

努力,
无论锻炼、陪伴还是工作,
重要的不是数量,
而是坚持。
坚持每天做一点,
比什么都强,
这比你偶尔一为重要得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成功三要素: 坚持,不要脸,坚持不要脸

16. 长期主义

我们往往高估
一天能完成的事,
而低估十年能取得的成就。
拿出十年来,
你可以成就
不可思议的奇迹。
坚持长期主义,
积小胜为大胜,
即使犯了大错误,
也可以慢慢改正。

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

17. 复利

无论财富、 人际关系还是知识,
生活中那些最大的奖赏,
都来自
神奇的复利,
即微小的、稳定的收益不断放大。
要实现富足,
你所需的不过是,
持之以恒地让投入比减损大1%。

做时间的朋友

18. 好事多磨

坏事可能飞速发生,
但几乎所有好事都是慢慢展开的。

厚积薄发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 买卖时间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每个人的时间都在不断减少。
你能用钱获得的最高杠杆,
就是买别人的时间。
在可能的情况下,
要聘请员工,
外包工作。

《认知红利》中提到时间商人的四种经营模式,第三种:买卖时间:本质是个放大器,通过买入别人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效率、提高时间单价、扩大生产规模。

20. 要做多

有限的游戏,
关乎输赢。
无限的游戏,
则让游戏继续下去。
去玩那些无限的游戏,
因为无限的游戏
能带来无限的回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输赢、得失,都只是人生的过眼云烟。

真正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没有不断提升自己,有没有始终保持一颗向上的心。

21. 慢可能是快

多任务操作是一个迷思。
走路、跑步、骑自行车或开车时,
不要发信息。
稍停片刻没关系,
没有人会因为这一分钟忘记你。

记得小时候有篇课文是讲时间并行的,一直这样做事情,觉得效率高,这么多年过去了,发现有时候专注的慢也是一种快。保持专注 一次只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完

22. 耐得烦

培养对小事的耐心,
你才能对大事保持耐心。

作为一个洗碗十多年的非专业选手,在多年的洗碗过程中慢慢体会了这种耐心。

在《道德经》中,老子曾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 打破常规

成功最可靠的方法,
是你自己定义成功。
先射箭,
然后在射中的地方,
画一个靶心。

孟子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有人说:成功者都是创造机会,而不是等机会

24.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当你陷入困境或力不能支时,
专注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上,
这能推进事情的进展。

冯唐说面对逆境时: 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

25. 聚集

在博物馆里,
你需要花至少10分钟,
才能真正地欣赏一件艺术品。
哪怕看5件展品,
每件花10分钟,
也不要看100件展品,每件花30秒。

有舍有得,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工作和生活

26. 迈出舒适区

最好的工作
是一个你不够格的工作,
因为它会迫使你挖掘潜力。
事实上,
要只去应聘那些
你不够格的工作。

挑战自己,迈出舒适区

人往高处走

27. 断舍离

你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那些不能再给你
带来快乐的东西,
要移走、送人、扔掉,
给能给你
带来快乐的东西
腾出时间和空间。

28. 知易行难,只是没钱

能轻松用钱解决的问题
不是真正的问题,
因为解决办法显而易见。
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
没有显而易见的
解决办法的问题上。

然而现实是大多数人没钱

29. 我选择早到

准时代表着尊重。

没有“准时”这回事。
要么你迟到了,
要么你早到了。
这是你的选择。

30. 你有什么建议吗

如果你寻求别人的反馈,
你会得到批评。
但如果你寻求建议,
你会得到一个搭档。

31. 圣人不器

穿过一个可能禁止你通行的地方,
你要表现得轻松自如,
就像你本属于这里。

别问可不可以,问了就是不可以

32. 以德报怨,何如?

当你原谅别人时,
对方可能没有察觉,
但你会释怀。
宽恕不是为了别人,
宽恕是我们给自己的礼物。

《道德经》中说:”不伐善,不夸能,不矜功,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要内耗,放过自己

33. 喝喝酒

请客吃饭永远是有效的方法,
而且简单易行。
这对老朋友很有效,
也是结交新朋友的好方法。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带团队过程中,喝酒后的大家都是不一样的。

34. 听其言,不如观其行

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做什么。
不在于你说什么,
不在于你信什么,给谁投票,
而在于,
你把时间花在什么上面。

躬身入局,贵在实践。

注意力是人最重要的资源

35. 我本善良

每当要在正确和
善良之间做出选择时,
你都要毫无例外地选择善良。
不要把善良和软弱混为一谈。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6. 分权

分东西时,
一个人分,
另一个先选。

分权的逻辑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7. 坦诚

始终在一开始就提出你想要什么。
这适用于人际关系、商业和生活。

38. 对自己好一点

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
是躺在床上睡觉,
几乎另外三分之一,
是在椅子上坐着。
花钱买好床、好椅子,
是物有所值的投资。

还有好的枕头

39. 休息一下

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迫切需要什么,
你迫切需要的也许是睡觉。

小时候看聪明的一休,开头都会说,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儿

40. 人生得意须尽欢

不要把精美的瓷器和好酒,
非留到难得的场合才拿出来,
这一等可能就是永久;
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拿出来。

在耳熟能详的中国诗歌中就有两句非常有名的: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

人到中年,也越发觉得如此,应该让自己开心一些。

41. 事不过三

对每个人,
都要给第二次机会,
但不要给第三次。

这里其实只有二次,与中国传统的事不过三的说法差一次。

42. 遗憾

人生中只有很少的遗憾,
是遗憾自己做了什么。
几乎所有的遗憾都是遗憾自己没有做什么。

最后以左宗棠的对联结束本篇文章: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国内 SaaS 的效率之痛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SaaS 以其易用、易扩展的特点,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近些年来,国内 SaaS 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众多 SaaS 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壤下,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正在滋生:国内 SaaS 行业的效率低问题。这种低效不仅影响了 SaaS 企业自身的发展,更阻碍了整个行业的进步步伐,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SaaS 的本质是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其核心在于「服务」二字。与传统的软件销售模式不同,SaaS 厂商不再简单地售卖软件产品,而是通过持续的服务,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在 SaaS 行业呆得越久,越能看到行业里面的一些问题,如没有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研发效率低下,客户满意度堪忧,定制严重等等。以下仅为个人对 SaaS 效率情况的一些观察,大家批判着看吧。

产品效率低

对于 SaaS 企业而言,产品是其立身之本。产品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用户的满意度和留存率,进而决定了企业的营收和发展前景。然而,许多 SaaS 企业却面临着产品效率低下的困境,导致用户流失,市场口碑下降。

与国外 SaaS 企业相比,国内 SaaS 企业大多提供大而全的一站式系统,功能复杂,参考对象只能是国外巨头。而国外巨头的产品逻辑源于其市场环境,不一定适用于国内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并且,国外 SaaS 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成熟的产品驱动增长(PLG)和客户驱动增长(CLG)策略,而国内尚缺乏这样的生态环境支撑,难以高效获取和响应广大用户的普遍需求。

从产品战略定位来看,呈现出模糊的状态:

  1. 同质化严重:国内 SaaS 赛道竞争激烈,同一领域动辄数十家企业,大大小小的。为追求「大而全」,各家产品的功能大同小异,缺乏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和特色功能,用户很难区分和选择。
  2. 功能单一:虽然各产品的功能名目繁多,但实际上往往是「面子工程」,功能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注打磨的「拳头功能」,无法给用户带来突出的价值体验。
  3. 定位不清晰:许多企业盲目跟风,没有深入分析自身资源禀赋和目标市场,缺乏清晰的产品定位和发展路径。在红海中凭感觉做决策,产品迭代缺乏方向感和连贯性。

从需求管理来看,存在一些偏差的地方:

  1. 依赖大客户:许多 SaaS 企业过度依赖少数大客户(KA),把其需求作为产品规划的唯一驱动力。这些需求往往是非标、个性化的,难以复用,无法惠及广大中小客户,反而会让产品变得臃肿难用。
  2. 用户洞察不足:产品经理缺乏深入的用户调研和数据分析,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流于表面,没有形成自己的需求、洞察、痛点。在需求优先级排序和功能规划上摇摆不定,功能价值难以聚焦。
  3. 需求响应迟缓:当真正的优质客户提出需求时,产品团队受限于既有的开发计划和迭代节奏,不能快速响应,错失了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机会,也无法通过快速验证来优化需求。

国内 SaaS 产品要提升效率,需要在战略、战术两个层面系统发力:

  1. 在战略层面,要重新审视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目标市场,找准产品的差异化定位。聚焦核心场景,把握用户的关键需求,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2. 在战术层面,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加强需求管理和用户研究,提高产品决策的精准度。优化研发流程,引入敏捷开发和精益创业的方法,快速验证和迭代产品,持续创造客户价值。同时加强基础架构和技术平台建设,提高研发效率,为未来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SaaS 企业要立足国内市场环境,深入洞察本地用户需求,充分利用对于国内用户的深入理解和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专注做强做精,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只有持续打磨有特色、有价值、有温度的产品,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芳心,实现产品效率和业务增长的突破。

研发效率低

这里的研发效率低并不是特指指研发同学写代码的效率低,而是从企业整体的研发效率来看。

当一个 SaaS 公司的研发有如下的表现时,其研发效率正在下降:

  1. 需求交付频频延期:团队无法按时完成开发任务,交付日期一再推迟。PM 们陷入了在销售、客户以及技术团队之间周旋的焦虑境地。需求延期会影响公司信誉,损害客户信任,错失宝贵的市场机会。如果这种情况非个案,而是频繁发生,就要警惕团队整体效率出现了问题。
  2. 重复劳动现象严重:可能会有同学会说怎么可能会重复劳动呢,但是在现实中有些轮子就是会被重复创造出来,不仅仅是那些框架什么的,连产品都是,我所见过的一个交付给到客户的日志系统,在其不同的子公司出现了多个完全不同的日志系统。从技术框架,到同一功能多个版本并存,甚至前面所说的类似子系统,代码冗余严重,团队成员各自为战,没有合理的分工协作是导致重复的核心原因。
  3. 缺陷率居高不下:产品缺陷数量多,修复进度慢,客户反馈问题堆积如山。相同的缺陷在不同项目中反复出现,知识无法复用。大量时间被消耗在缺陷修复上,无法全身心投入新功能开发。然而缺陷数量并没有明显下降,修复一个问题又引入新的问题。代码质量每况愈下,技术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4. 需求响应速度变慢:从需求提出到落地的时间越来越长。产品经理抱怨需求堆积,迟迟得不到响应。开发团队抱怨需求变化频繁,设计与实现脱节。测试团队抱怨到手的需求不够明确,反复确认耗时耗力。整个研发的链条变得迟缓,就像一个水管,流速很慢了,磕磕绊绊。
  5. 团队士气逐渐低迷:团队成员加班现象普遍,精神状态差,抱怨不断。会议冗长低效,争论不休。代码评审流于形式,团队氛围越来越差。人才不断流失,招聘新人困难等等。

研发效率低不仅直接影响了 SaaS 企业的交付能力和客户满意度,更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当一个 SaaS 企业的研发效率持续低下时,其产品创新能力将逐渐丧失。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持续推出新的功能和服务,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然而,低下的研发效率会导致企业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新功能开发进度缓慢,产品更新迭代乏力。久而久之,产品将失去竞争力,客户也将流失到竞争对手那里。企业将错失宝贵的市场机会,逐渐被行业边缘化。

成本的角度来看,研发效率低下还会导致 SaaS 企业的成本急剧上升。研发成本往往是一家 SaaS 公司的主要成本。当研发效率低下时,开发周期被拉长,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也随之增加。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重复劳动、缺陷修复等低价值活动上,而这些成本最终都将转嫁到客户身上,导致产品价格高企,竞争力下降。

同时,低效的研发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产品的运转,而这些资源本可以投入到其他高价值的活动中,如市场拓展、客户服务等。长此以往,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财务状况恶化,发展前景堪忧。

更为严重的是,研发效率低下还会影响到 SaaS 企业的团队建设和文化氛围。软件研发是一项高度依赖团队协作的工作,需要产品、设计、开发、QA、运维等各个角色的紧密配合。而低效的研发会导致团队士气低落,矛盾频发。

当项目进度频频延期,缺陷问题层出不穷时,团队成员就会陷入无尽的加班和争吵中。长期高压的工作环境会击垮员工的积极性,优秀的人才也会选择离职。如果管理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团队的创新活力就会被彻底扼杀,形成恶性循环。而这种消极的文化氛围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形象,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最终失去发展的后劲。

那怎么解呢?

研发效率的提升和优化是一个体系化的工作,是一个多维度、跨职能的系统性工程。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技术架构、流程设计、工程系统和度量考核等。

我们从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技术架构、流程设计、工程系统及度量反馈来反思这个问题。

组织文化:创新的基石

组织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塑造了员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对研发效率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组织文化,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鼓励他们不断尝试新方法和新技术,甚至在失败中寻找改进的机会。

然而,许多企业过于强调短期业绩,创新动力不足。管理层缺乏技术视野,决策短视。团队成员应对需求疲于奔命,缺乏持续学习的时间。创新成果得不到认可和奖励,大家积极性下降。团队日益陷入「Code Monkey」的窠臼,只是机械地执行任务,思考和创造力被扼杀。久而久之,团队失去了技术探索的激情,产品缺乏亮点,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鼓励知识共享、认可员工创新成果等方式来营造一个开放和协作的工作环境。

在认知层面,特别需要对上达成共识,研发的负责人在领导层面达成一致,能够更好的推动研发效率工作的开展。

组织结构:效率的架子

组织结构决定了信息流动、资源分配和决策过程的效率。在研发效率的提升中,扁平化的管理层级、跨功能的团队配置以及灵活的人员动态管理,都能够促进创新和加速决策过程。

组织结构是提升研发效率的架子,我们可以推动小型化、自治化的团队模式,并通过灵活的项目管理和内部创业机制来激发团队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但这只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逻辑,实际中我们需要考虑当前组织的情况,人员的水平,公司的文化基因等等,不可一概而论,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技术架构:效率的核心

技术架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研发效率。 一个良好设计的技术架构应当具备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以便于团队成员高效协作,同时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我们开发过程中会采用微服务、容器化等技术架构,以支持敏捷开发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等。

当然,微服务、容器化架构和敏捷开发、CI/CD 没有强关联,在实际落地过程中,这些都非必选项,术法落地需要更多的考虑实际的场景和条件

流程设计:效率的流动

流程设计是确保研发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 良好的流程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清晰地定义每个阶段的输入和输出,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

我们通过引入敏捷开发方法和精益思想,持续迭代流程,以消除浪费,并通过自动化工具减轻重复性工作负担。

敏捷和精益都是一种落地的方法,需要考虑实际的情况,根据过程中的生产场景细化每个环节的时间和人力消耗,消除浪费。像我们经常用到的需求交付周期、需求吞吐量(单位时间交付需求个数)、在制品数等指标都会用于这个场景的度量。

工程系统:效率的支撑

工程系统是研发效率提升的具体执行层面。它包括代码管理、构建、测试、部署等一系列工程实践,这些都需要通过系统化的工具和方法来支撑。

通过建立统一的开发环境、版本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测试平台,以及监控和日志分析系统,以提升研发的效率和稳定性。这里提升效率的逻辑在于 通过系统和自动化的方式减少重复成本和认知成本

度量考核:效率的反馈

度量考核是研发效率提升过程中的反馈机制。它提供了衡量成果和改进的依据,帮助团队识别问题、跟踪进度,并调整优化策略。

以一种相对科学的方式收集和清洗数据,建立一套和当前团队贴合的指标体系,涵盖项目进度、产品质量、团队效率等各个方面,建立机制定期审视这些指标,并根据数据进行决策和改进。

度量只是我们研发效率的开始,是结果的一种呈现,我们所追求不仅仅是这个结果,而是这个结果带来的效率的提升和研发团队的价值提升。

获客效率低

对于 SaaS 企业来说,获客效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如果获客效率低下,企业的增长就会受到严重制约。那么,如何判断获客效率是否够高呢?当有如下的表现时,其获客效率大概率是低的:

  1. 销售周期极长:从潜在客户的首次接触,到最终签单,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销售团队投入大量精力,却难以快速促成交易。
  2. 获客成本居高不下:为了获取一个新客户,企业在市场推广、广告投放、销售人员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效甚微。获客成本远超预期,甚至高于客户生命周期价值,难以实现盈利。
  3. 转化率低:潜在客户对产品感兴趣,却最终没有购买。无论是市场推广还是销售跟进,都难以有效触达和说服目标客户,转化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 客户流失率高:好不容易获得的客户,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流失了。由于产品体验不佳、客户支持不足等原因,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较低,导致续费率和复购率不理想。

这是国内 SaaS 的一个非常痛的点,相较于国外的 SaaS 产品善于利用 PLG (产品驱动增长)策略,通过优秀的产品吸引用户自发使用和传播,先形成用户规模,再进行商业变现。而国内 SaaS 企业则更倾向于重销售、轻产品的策略,过度依赖广告和渠道买流量,其效率完全不可比。

在衡量获客效率时,我们可以用如下的一些指标来看:

  1. 客户获取成本(CAC):获取一位付费客户所需的销售和营销支出。CAC 越高,意味着获客效率越低。
  2. 销售周期:从初次接触到成单所需的时间。销售周期越长,获客效率通常越低。
  3. 转化率:潜在客户转化为付费客户的比例。转化率越低,获客效率越低。
  4. 客户生命周期价值(LTV):客户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为企业带来的总收益。LTV 与 CAC 之比(LTV:CAC)是衡量获客效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跟踪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与行业基准的比较,就可以及时发现获客效率低的问题。

当获客效率低时,会有一连串的反应或者说是后果。

  1. 业绩增长乏力:获客是企业实现增长的基础。获客效率低意味着销售额增速缓慢,难以实现规模效应,竞争力下降。
  2. 现金流压力大:获客成本高企,而新客户的收入回报周期较长,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
  3. 市场地位下降:获客乏力意味着市场份额难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话语权下降,长期而言将被竞争对手超越。
  4. 团队士气低落:销售团队费尽心力却难以达成业绩,会逐渐丧失信心和斗志,甚至出现离职潮,进一步加剧恶性循环。

获客效率低并不仅仅是销售的问题,其原因有很多,基于原因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和策略。

  1. 产品定位不清晰:企业对目标客户群体、核心价值主张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营销信息模糊,难以引起共鸣。需要重新梳理和优化产品定位,聚焦客户痛点,提炼差异化卖点。
  2. 渠道策略不当:企业对各获客渠道的特点和效率缺乏深入分析,盲目投入导致资源浪费。需要系统评估各渠道的 ROI,动态优化资源配比,精准触达目标客户。
  3. 营销内容不吸引人:营销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难以引起潜在客户的兴趣。需要深入洞察用户需求,制作高质量的内容资产,通过优质内容建立品牌权威,吸引目标客户主动了解。
  4. 销售流程不规范:销售团队缺乏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话术指导,导致销售行为散乱无章,转化率低下。需要优化销售流程,提供销售话术库和场景化指导,强化销售团队的培训和赋能。
  5. 客户旅程不顺畅:从认知、兴趣、购买到留存,客户在各环节上的体验不够友好,存在诸多阻碍。需要梳理客户旅程的各个关键节点,优化页面、表单、支付等环节的设计,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
  6. 数据分析不充分:企业缺乏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机制,难以实时洞察获客漏斗的改进机会。需要建立数据驱动的增长方法论,关注关键指标,进行科学的 A/B 测试,快速验证和迭代优化措施。

售后效率低

客户成功被视为实现客户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理想的客户成功应该是通过专业的服务和支持,帮助客户充分利用产品的价值,实现业务目标。然而,现实往往与理想存在差距。客户面对复杂难用的系统,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支持,难以真正发挥产品的价值。

售后团队往往需要给销售当年吹的牛逼,产品研发留下的坑埋单,这使得客户成功常常力不从心,只能提供最基础的系统操作培训,无法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

对于中小企业客户,一些 SaaS 厂商采取了放弃客户成功的策略。他们要么要求客户额外付费购买服务支持,要么将客户的问题甩给基础的客服热线。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节省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却损害了客户体验和满意度,导致客户续费率低下。没有良好的客情维护,只在续费时发送账单,这种做法显然无法提高客户成功的效率。

一些常见的售后效率低的表现如下:

  1. 响应速度慢:客户提出问题或需求后,售后团队响应时间过长,让客户久久等不到回复,给客户留下不专业、不重视的印象。
  2. 问题解决周期长:客户反馈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需要多轮沟通、反复跟进,问题解决周期被延长,客户满意度下降。
  3. 服务质量不稳定:售后服务团队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质量监控,导致客户得到的服务质量忽好忽坏,体验不一致。
  4. 知识储备不足:售后团队对产品、行业、客户业务缺乏深入了解,无法提供专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能进行肤浅的问题处理。
  5. 服务态度不积极:售后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客户需求不重视,态度敷衍,沟通不耐心,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
  6. 跨部门协作不畅:售后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如果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会导致问题处理效率低下,客户体验差。
  7. 主动服务不足:售后团队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很少主动联系客户,了解客户的使用情况和潜在需求,错失提供增值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机会。
  8. 服务渠道单一:售后服务渠道不够多样化,客户遇到问题时不能方便地寻求帮助,如缺乏在线自助服务平台、智能客服等。
  9. 服务时间有限:售后服务时间受限,如只在工作日的固定时间提供服务,无法满足客户随时可能出现的服务需求。
  10. 售后数据分析不足:没有详尽地收集和分析售后服务数据,无法洞察客户满意度、常见问题等,难以有针对性地改进售后服务质量。

这些具体表现反映了售后服务在响应速度、服务质量、人员技能、跨部门协作、主动服务、服务渠道、数据分析等方面存在不足,亟需提高售后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要提高客户成功的效率,SaaS 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直观性,减少客户的学习成本。
  2. 完善客户入职培训和资料,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最佳实践,帮助客户快速上手。
  3. 建立专业的客户成功团队,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资源,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4. 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从产品、营销、销售到客服,都要为客户创造价值。
  5.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定期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6. 利用数据分析和智能工具,主动识别客户的困难和风险,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小结

用一个以前看到过的笑话来结束本篇文章。

有一天,一位顾客走进了一家新开的加油站,发现这家加油站的服务非常周到,不仅提供加油服务,还有免费的咖啡和报纸。

顾客好奇地问加油站的老板:“你们这里的服务怎么这么好?”

老板笑着回答说:“哦,这附近有好几家加油站,竞争太激烈了。我们如果不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怎么能吸引顾客呢?”

顾客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然后他好奇地问:“那你们提供免费的咖啡和报纸,其他加油站也是这样吗?”

老板摇了摇头,说:“不,他们提供的是免费的茶和杂志。”

顾客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哈哈,原来这就是你们的竞争策略啊!”

老板也笑了:“是啊,我们得有点儿不同,哪怕是提供免费的东西,也得有点儿创新。”